5月16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全国决赛在四川大学落幕,我校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也是省内唯一获得该专项特等奖的本科院校。

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邝宇轩、陈雯婷、刘丹、尹曼舒,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汪易慧芝的调研项目《代号“711”——关于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红色故事传播的调研》荣获全国特等奖。

65年前,诞生于湖南郴州深山中的711矿,是为研制“两弹一星”所建,为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提供了重要的铀原料,中国核工业奠基人刘杰同志将它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如何讲好711矿的故事,传承好“两弹一星”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代号“711”——关于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红色故事传播的调研》项目组通过现场实地调研,走访、观察、深度访谈当地老矿区工人,了解到一些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亮点故事,并通过对相关媒体报道的对比分析,总结红色故事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致力于通过现代化的媒介手段将711矿红色故事更好地传播出去,让蕴含着敢为人先、默默奉献、无私无畏的711矿精神在新时代得以传承与发扬。

团队成员邝宇轩是郴州本地人,这次站在全国性的竞赛舞台上,展现家乡的红色资源,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家乡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她非常激动。

“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和实践,拓展红色故事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这些工作充分展现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邝宇轩说,“特别是后面我们的作品将在全国性的平台上进行展播,还会有媒体对这个故事进行后续跟踪报道——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为建设家乡、宣传家乡做贡献,我感到很自豪。”

“挑战杯”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今年在深化开展主体赛的同时,举办红色专项活动、“揭榜挂帅”专项赛、黑科技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自今年1月开展以来,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与,把在实践中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形成数十万件实践成果,其中17000多件作品参加全国赛。

经网络评审后,来自全国75所高校的106支参赛团队进入到5月15日在四川大学举办的线下终审决赛。入围决赛的青年学生采用公开答辩的形式,现场介绍作品情况、分享实践心得,并回答评委提问。最终25件作品获得特等奖, 81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作者:王成奇 张模蕴)

(编辑:李雯雯)

(来源:新闻中心 校团委)

  •        

    官方微博“@云顶集团4118com”                    官方微信“xtu1958”